一、語言字句反復推敲,不浮于文字表面
論文初稿完成后,反復推敲幾遍,找出其中的問題,包括語法、語言表達用詞的問題,然后逐一修改。
二、采用熱改法與冷改法輪替
熱改法,論文初稿完成后,趁熱打鐵,可以立即進行潤色修改。但由于作者處于寫作興奮狀態(tài),對需要刪改的部分不易看出,很難割愛。但是,熱改是有必要的,論文初成,印象鮮明,改動當及時。初稿完成后,放上一段時間再修改是為冷改法。頭腦過了寫作興奮期,逐漸變得冷靜,之前的偏愛和固執(zhí)己見也淡薄了,重讀初稿,就容易擺脫原來固定思路的束縛。在這之前作者可以再度閱讀有關資料和思索有關問題,使自己的感受與認識更新,那么再去讀初稿就容易發(fā)現(xiàn)不妥當、不完善之處,通過增刪,完善論文。
三、與人交流分析
SCI論文的初稿完成后,虛心請教他人幫助修改的方法,是一種較好的方法。一個人寫論文,難免有考慮不夠周祥,論文完成后請別人來瀏覽,聽取別人的有價值的建議,而后有針對性的修改,通篇再把握分析一番,使SCI論文達到比較理想的水平。
四、養(yǎng)成修改論文的良好習慣,在論文中恰當使用修改符號
SCI論文修改工作,一般多是在原稿上進行,這就要求原作者此盡量保持整潔,修改什么內容,如何去修改,在書面上必須有清楚的表現(xiàn)。正確使用修改符號,是避免這種缺點的重要方法。
2024-01-15
2023-04-04
2022-10-06
2022-08-16